天选6锐龙版 Linux开荒提示

本文其实不局限于Linux开荒。因为实在不知道该起什么名字,故保持原标题。

天选6的HX370版本无海外版本,但海外的飞行堡垒/TUF产品线下的相似型号搭载了4070(TUF Gaming A16 FA608 2024款)或Zen 4(TUF Gaming A16 FA608 2025款)。

买之前你大概率不知道的事情

显卡

你应该知道你电脑用了RTX 5060,但是你不知道显卡可以走PCIe 1.0*8通道吧。理论速度2000MB/s。

目前猜测是显卡利用率不高或什么妙妙情况会导致PCIe 4.0*8回落到PCIe 1.0*8。后面发现,纯粹的显示错误

双硬盘位

你也知道你的电脑硬盘是PCIe 4.0*4吧。你大概率不知道,副盘位是PCIe 4.0*2,最高速3000MB/s。

但是主盘位是PCIe 4.0*4,所以游戏等需要高速读写的app或数据尽量放主盘位。

成因

Ryzen AI 9 HX 370提供了16条PCIe 4.0通道(冷笑话的是,看起来用了更老核心的Ryzen 9 H 270(海外版本没有H)提供了20条PCIe通道),显卡占8个PCIe 4通道,主硬盘4个,剩下的就是俩网卡(内置网卡与无线网卡各分PCIe 4*1通道)与硬盘对半分了。什么,你问USB4?那玩意儿PCIe 1*1。

关于如何查看,很简单,俩命令,lspci -vv与lspci -tv。一个生成详细的,关于链路速率和通道数的信息,一个生成树状图。接下来就是对着看吧。

速率是为了判断PCIe版本,通常2.5GT是PCIe 1,等。参考知乎文章《PCIe总线协议基础实战》

网卡硬盘叠叠乐导致iwlwifi或rtw89异常

建议解决方案

该问题在iwlwifi(AX210)上主要现象为网卡无法识别,GNOME桌面环境时常卡死,卡死后发现WiFi联网异常。在rtw89(rtw8852ce)上可见掉wifi。

该现象可能仅我出现。我的第二盘位使用金士顿KC3000,网卡使用AX210。此现象在Windows下也可以出现,具体症状是断网,几秒后reset。

解决方案为断电,长按电源键放电,并加散热片。iwlwifi需Windows下更新网卡驱动并在安装后等待至少10分钟(期间可正常使用电脑)。

如果不希望出现网卡挂掉导致的GNOME卡死的现象,建议不要选用英特尔网卡。实测RTW8852CE不会出现这种现象。目前MT7922、NFA765等未经测试,但听说MT7922也能用(而且MT7922更新了制程,理论上比NFA765这种华硕没用过的东西更可用,且过热开寄的概率也会降低)。

荷移位可用吗

荷移位指网卡硬盘负荷移位板。

不能用。目前近乎所有的设计均存在各奇怪错误,一个常见问题为静电干扰

该问题成因为设计时候未将静电释放点(网卡固定孔位)也一起移位,造成iwlwifi持续报告硬件错误与微码错误并多次尝试重启。当重启达到一定限度后,iwlwifi会放弃治疗,而NetworkManager会等待网卡重新工作。在等待期间,GNOME会因等待NetworkManager等待iwlwifi而假死。该假死会在NetworkManager放弃等待iwlwifi后停止。

你可以明显发现,固定孔位附近无金属,自然未设计GND,失去了导出静电的能力。

解决方案为,去除荷移位,加2230硬盘位的散热铜片,上层的2280硬盘加散热。

亲测能用且稳定。需注意,AX210也能被热死,我就是因为这个喜售后换货的,采用该缓解方案的请务必注意对硬盘增加足够的散热。

而至于荷移位设计是否会有改进,我早就报告过这个问题,但是没有后续跟进。(是的,这就是本文卡了好几天才发出的原因)

成因

还记得上面那个我说的那个硬盘网卡对半分PCIe 4.0*4通道吗?这不就来了吗。要做到对PCIe通道的极致利用,叠叠乐成为了最省脑子的设计方案。

没想到吧,归根结底还是当初PCIe通道不够用。

AMD NPU(XDNA)问题

直接当不可用就是了,设计这玩意儿的小天才肯定没想过他们还有ROCm这种东西。

特别冷笑话的是,如果你买到的是Ryzen AI 9 HX 370机型,ROCm是跑在核显上的,而非NPU。

甚至没开玩笑。

来源链接

快进到Zen 5有生之年等来Zen 7的NPU ROCm支持。没开玩笑,我真的是在Zen 3寄掉买笔记本后才发现Zen 5新增了iGPU ROCm支持的。

MyASUS UEFI自动检测报告检测不到无线网卡

你换网卡了。这B玩意儿只认RTW8852CE,比ThinkBook自带的那个UEFI硬件检测还不靠谱。

当然,不要指望UEFI自动检测能检测出什么东西出来,它唯一靠谱的地方在内存测试,但是这种的话搞个Memtest86也能用。

安装Linux,除了常规步骤外需额外注意什么

NVIDIA与CUDA

需注意,ArchWikiArch Linux CN Wiki上关于CUDA搭配NVIDIA闭源驱动的描述是错误的。鉴于那边管理我不太好说什么,如果有人看到了帮忙改一下,谢谢。

RTX50系显卡只能用nvidia-open*和nouveau,一般推荐前者,不要使用旧的闭源驱动nvidia自己说了旧的闭源驱动新显卡不可用,且新显卡的CUDA是走新开源驱动的

其余的该怎么配就怎么配。

偶发花屏

在UEFI里设置仅dGPU启动即可,这个选项不会禁用核显。

或者,停止使用USB4接口,也能缓解。

毕竟你启用这个设置跑ollama的话会发现一直是核显在那吭哧吭哧算,关掉也是一样(笑)。

用Linux建议你搞什么

AVX512/x86-64-v4优化

你都上AMD的新Zen架构了,AVX512红利不来一口?

参考这篇文章:📈 给 Arch Linux 「大脑升级」到 x86-64-v3 / v4 架构,获得性能提升

当然,你还可以考虑用CachyOS给Zen 4+的优化仓库,虽然大概率更像自我安慰罢了。

至于为什么英特尔搞不了x86-64-v4,主要原因是12代后承袭自凌动Atom的小核没上,后续等出现危机了更顾不得上了。这事情我在知乎回答里提到过。

附不太准确的科普,x86-64分版本的,SSE 4.2、POPCNT为分界线是x86-64-v2,强制支持AVX2的可以为x86-64-v3,AVX512的可以为x86-64-v4。目前v3最为主流。

哦对了,再不负责任地顺带一提,Intel处理器,不管是酷睿奔腾赛扬凌动,我们都可以总体分成两个系列,大核与小核,大核在2014年发布的处理器后支持x86-64-v3,小核则是2021年。N5095正好是全小核组成的CPU,正好不支持v3。

(AMD呢?AMD那边好像没有单独的小核团队,从codename上也可以看出,小核就是zen后面加了个c,而且也支持AVX512;英特尔小核比大核要低一个版本标准好像,也不准确,大核没有avx512可能是因为小核不支持,大核禁用了该特性,这个问题在12代酷睿上就已经出现了,11代酷睿是全大核)

再附,这个标准其实不准确,尤其是POPCNT相关的描述是完全错误。

当然如果你想要更好的通用性,用x86-64-v3就是,也能尽量避免因保持兼容导致的优化缺失。一般的,对于较老的二合一设备(例如十年前的Dell Venue 11 Pro 7140和9年前的Dell Latitude 5175 2-in-1),建议吃一下x86-64-v3优化(这样应该能尽量减少卡顿,也许吧)。

asusctl

参见 Linux for ROG Notebooks。虽然说是给ROG,但是天选/TUF系列也能用。

实测,很鸡肋。

一些小提示

说明书

当你实在不知道螺丝应该拧在哪个位置的时候,找维修手册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,例如我的FA608WM的维修手册如。需要注意的是,没有简体中文版本,海外版本均称其为TUF(而事实上天选系列也确实是TUF/飞行堡垒系列衍生来的)。

当然,实在不行的话,用手动螺丝刀按最轻的力度拧,如果正好全部进去了说明对了,如果有一半露在外面就别拧了,再拧会把C面玩坏掉的。

保修

内部部件2年,外壳1年。可买延保。一般建议购买普通延保与PICC延保,VIP就大可不必了。

更换UEFI开机画面

如果看不懂,类似如下。

若需同款,可点击图片跳转到Telegram。

别看了,改不了,除非你手动改UEFI文件。我猜改不了的原因是,这个开机图片是动图。

改BIOS更新文件有风险,本文不叙述,勿作死。

唉,白瞎了我的homebrew logo了。


发布于

修改于

,即

(未显示说明未经修改)

分类: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
许可协议

更多文章